在墨尔本留学我是如何跟韩国友人学英文的
教堂里的结识
刚来墨尔本不久,在表姐的介绍下,结识了教堂的peter ,一位和蔼可亲的英格兰裔老头。他是教堂里的chairman ,业余时间还主持着English group,也就是和来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聚在一起聊天,给学生们提供英语练习方面的帮助。令人佩服的是,他已经持之以恒的数十年持续这项义务工作了(公益性的,不需参加者支付任何费用)。在墨尔本有很多教堂都提供这样的免费服务,也算是这个城市多元文化的一个特色吧。而且每次讨论话题也不会是宗教性质的,完全是日常的闲聊。谈谈你的生活,谈谈你的家乡等等。与Peter聊天的过程中,完全感觉不到他是一个60岁的老头,比如,在告诉你如何用英文说‘俯卧撑’时,他会兴致勃勃的在地上示范着做几个。“This is push-up!”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,我结识了来澳洲学习语言的一对韩国姐妹。
英语不流利,交流却有趣
这对韩国姐妹是来学语言的。虽然我们都不能很流利的用英文来表达,但却并不妨碍咱们之间的交流。有一次,妹妹谈到她昔日的北京之行,突然有个词似乎想不起来了,就在白纸上作画示意(她总是喜欢用画画来表达),她画了一个寺庙一样的建筑物,正中间有个框框,内有一个人头像。她问我这叫什么?我:“%&¥&*#@…”她指着相框说了一个字:“Mao…..” 哦!我恍然大悟,这是天安门!晕一个,偌大一个天安门广场给她画成一个小庙了。接下来,谈到韩剧大长今,我当然不知道其韩文英文了,只好哼了几句主题曲的小调:“哎呀….哎呀…..”(看过此剧的同学想必应该熟悉)。可以想象我的韩国朋友听了该是如何反应的了。就这样,双方不流利的英语交流,却颇为有趣。
教外国友人打麻将
经过一段时间,我们彼此都很熟悉了。我被邀请到她们的住处做客。那日,在她们好奇心的怂恿下,我带了一幅‘麻将’过去。同时,她们也邀请了Peter。我说:“正好四个凑成一桌,否则就三缺一了。”为了我的麻将教学,我花费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撰写了“简易麻将教程英文版”(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免费向我索取),当然一些专业术语是参考网上的,但规则的设定却必须由我亲自操刀,从洗牌到胡牌等。韩国姐妹对于中国的汉字都熟悉一些的(韩国的学校有教一些简易汉字),所以‘筒子’,‘条子’,‘万字’的识别还是不成问题。可怜的Peter 对他来说就很麻烦了,从一到九的中文字识别尤其困难(筒子,条子直接数一下个数就行)。为此,我特地给他们配备了一张中文一到九和阿拉伯数字1-9的对照表,但遗憾的是,Peter自始至终还是没能‘胡’过一盘,但韩国姐妹倒是‘胡’了一两盘,这也说明了我麻将教学还是成功的。我还告诉他们,打一张牌必须叫一声,以告诉大家你出的牌。为了便于他们记忆,我对每个中文字给他们解释一番,比如‘北’,我说这个字和北京的‘北’一样的,红‘中’就是中国的‘中’,直译过来就是‘centre kindom ’。于是乎,在我们在出牌的过程中,会这样称呼每张牌:‘红中’,我们叫‘one China!’ ;‘北风’,我们叫‘Bei Jing’;‘南风’就是‘one Nanjing’….还有‘一筒’,我们称为‘one biscuit!’
这次的麻将游戏玩得很尽兴,不仅教会了几个外国友人熟悉中国民间的国粹游戏-麻将,而且还顺带介绍了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。比如,出牌‘西风’时,我们说 ‘one xi’an’,我便顺带说说西安的兵马俑,很自豪的为传播中华文化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。正如开学时,校长致辞中所说的:“你们每一个人来到这里,实际上就是你们国家派来的使者。”
Jack
Email: [email protected]
注:留学益网在发表学生的体会文章时不作改动,文章中的观点和立场只代表学生自己而不是留学益网,希望您能在不同的声音中得到启发和帮助,我们更期望能为您服务。